【科研育人】覃川杰:足履实地养“渔” 身体力行做“实”
(发布日期: 2018-09-10  阅读:7647次)

     覃川杰,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动物学专业,九三学社内江师院支社副主委,现任"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内江师范学院首批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与应用。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他将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勇于接受市场的考验;他发挥所学服务地方,尽力做好“同心·专家服务团”的表率;他倾心育苗,为学子广揽贤师,助力成才。他说,“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没有什么特别。”  


  扎根教学潜心科研重应用

  自覃川杰2010年博士毕业进入我校工作以来,他就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覃川杰深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道理,不断追求更深层的、未被发掘的科学领域。

  近年来,覃川杰一直从事瓦氏黄颡鱼的研究。他从对黄颡鱼的蛋白、脂肪营养代谢研究开始,探寻黄颡鱼的摄食节律、摄食行为等鱼类生理节律问题,在养殖生产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黄颡鱼精准投喂技术,可为养殖每吨黄颡鱼节约至少400元的饲料成本。项目研究过程中,他先后与成都通威种苗公司、四川禾晨农业科技公司、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和行业中。覃川杰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研究,说道:“大家都在做寻找新的蛋白源,开展饲料原料开源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我就来做节流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降低养殖的饲料成本。”在覃川杰看来,科研就是要将成果应用到具体生产中才有意义,“研究和应用是一个需要积淀的过程,我不着急,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相信未来的三五年内就能够有更好的成果。”

  目前,覃川杰正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加州鲈的研究,针对省内加州鲈苗种缺乏、自给率低、产业链不完善的现状,他想和企业一道解决制约四川加州鲈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覃川杰一直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把科研放在第一位,我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所思所学,对行业、对地方做出微薄的贡献。”  

 服务地方带领团队铸同心品牌

  “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好表率作用,带领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做好服务地方的工作。”覃川杰是同心·专家服务团的团长,深知自己的责任与角色。

  覃川杰认为,组建同心·专家服务团是把各专业领域的党外专家、学者组织起来走出校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努力做到专家团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学校党委保持同心,同心团的队伍要凝心聚力、保持同心,与社会大众同心。就他本人而言,经常无偿地协助水产养殖企业、地方渔业部门开展各种活动,已在成都、内江、宜宾、广安、乐山、眉山等地多次开展座谈交流、技术培训等,主题涉及“水域滩涂规划”、“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养殖规划”、“病害防治”等,并且即将在广元三堆镇龙池村开展水产养殖扶贫工作。

  同心·专家服务团拥有学校诸多教师人才,虽然仍是一个年轻的组织,但是本着自发自愿的原则,内江师范学院同心·专家团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小学教育、艺术等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他们利用专业所学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讲好内师故事,贯彻了我校“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校企合作广觅良师助学子成才

  水产养殖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领域,在覃川杰看来,学校的课堂还不能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学生不仅需要知道目前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还需要踏实融入生产中。

  近年来,覃川杰不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办企业讲坛、聘任企业兼职教师等方式让在校学生结识行业精英、技术骨干,并邀请他们到校讲解水产专业新技术、新知识;为诸多学子联系校外“师傅”,学生进入企业在校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锻炼成长,提高学生对水产行业的认识和专业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理论与技术在生产中的融合能力。截止目前,他已邀请通威股份、广州利洋、成都海大、眉山禾晨、无锡渔愉鱼等30多家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多次进入到课堂,为我校水产学子讲解专业技术、职业前景等。

  目前,在覃川杰牵头下,四川禾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委派朱秀和经理以“植酸酶等酶制剂在草鱼膨化饲料中的评价与应用”项目在校内合作培养生命科学学院水产专业三名大二学生为该企业未来的技术和管理骨干。“相信在不久将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与我校协同培养水产专业的学生。”覃川杰说道。  

  情系教育教学,倾心科研,注重服务地方,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句,“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