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省两会 、 夜话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4-01-23  阅读:12250次)

隆冬时节,天府蓉城,寒潮来袭。

1月20日晚,成都新华宾馆,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内江代表团驻地却甚是火热。

省人大代表林海亮、张友美、夏凤英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探讨乡村振兴之路。

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夜话”乡村振兴

“如何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怎么让他们参与进来?镇村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林海亮一连抛出几个问题。

“村干部更多的应该是对老百姓的引导,而不是大包大揽。”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张友美接过话茬,“同时要注意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

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这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内江实践,也是三人首先关注的话题。

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友美举例说道:方田村2组,有几户卫生搞得好,带动全组农户都积极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微花园”“微果园”鸟语花香,屋里屋外干干净净。

“就是!我们村也是这种情况。”威远县界牌镇中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凤英接过话说。尽管两个村都还不是内江农村面貌改善的目标村,但都提前作了工作谋划。

林海亮摆出数据: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市、县、镇、村四级联动,18名市级领导“一对一”包联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123个市级部门包联224个村,市县镇三级近3000名干部下沉乡村一线,成为推动工作的“领头雁”。

头雁领航群雁飞。群众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7.5万户农户积极投工、投劳、投资,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积极参与改造公共区域。

“你上次来看的那块撂荒地,已经是生机勃勃,邀请你再来看看……”张友美的一句话,将话题引到了撂荒地整治上。“去年已‘生’出30多万的产值,完全可以用‘蜕变’两个字来形容!”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面对农村‘空心化’现状,怎么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张友美说出了内心的担忧和思考: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如何防止土地再次撂荒,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产业留住人!”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带头人,夏凤英深有感触。威远县拥有全国最大的无花果连片种植基地,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一体发展,中坝村便是基地的核心区之一。“一二三产业要融合发展。”夏凤英说道。

“对的,说到了点子上!”林海亮肯定了她们的思路。他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开启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宜业’讲的就是要有‘业态’。”林海亮继续说,比如发展智慧农业、旅游业,这样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就能吸引更多人回乡。他引用秦朝时期的“耕战之策”来启发两人,即老百姓“耕时农、战时兵”。人多了,土地耕种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张友美和夏凤英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闻声而来的省人大代表李华雄、肖文华也加入到“夜话”中。

聊到产业,资中县双龙镇三柏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文华有点激动,他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试验了4年的里外都红的血橙新品种,终于成功了!”

话音一落,其余几人纷纷点赞,表示祝贺。

从“三柏村”到“三柏社区”,这些年变化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到精细,从单一到全链条。

如今,新品种的成功开发,让“中国血橙之乡”资中又添新助力!

“村上的血橙产业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华雄关切地问。

“现在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其中挂果的有1200余亩,2023年产量约600万斤,产值约1000万元。我们还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了十几个品种……”肖文华“如数家珍”。

“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说到此,林海亮来了兴致,他把目光投向夏凤英和张友美:“科技赋能这方面,你们要多交流学习,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发展加工产业。”

“除此以外,还要学会抱团发展!”林海亮还分享了自己在江浙一带考察时的见闻和感受,他认为,农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深化分工。

“就是,有的加工设施,几个村都可以共用!”肖文华回应说。

一旁的夏凤英和张友美也表示,要借势借力,深度挖掘村上的发展潜力……

夜已深,陆续回到房间的代表们,来不及休息,就拿出纸和笔,记录当晚讨论的要点,写下各自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