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 “民主、科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发布日期: 2017-03-21  阅读:3712次)

 饶永才

(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员会,四川内江,641000

 

内容提要:对于我们九三学社来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途径在一个精神、一个意识、一个文化培育。深化“民主、科学”精神方能自觉呼应“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强化“党派意识”才能与执政党文化建设密切对接;以“文化精英”培育我们的骨干,就是夯实能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组织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中,作为参政党之一的九三学社以“民主、科学”为宗旨,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并形成为一个参政党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完全一致和谐相融。

一、强调理论建设,就要深化“民主、科学”精神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我以为,最首要的是要树立一种“批判精神”。一个影响深远的体制转型时期,“功利主义”可能成为大多数人唯一信奉的原则。知识分子同样在“追求个人生存”与“匡扶天下”的选择上陷入“两难”。但是,能否说在后知识分子时代,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可以放弃做人的良知与对社会的关怀?为了抵御资本力量和市场经济负面的异化,我们应当在文化理论建设上在知识分子队伍中倡立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价值,其本质是为了以知识分子的“诚信和良知”去勇敢地捍卫人类道德底线。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知识分子的批判与捍卫,守护着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也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化高度。试想,缺少了现实批判精神,人类文化如何谈得上进步?谁又来守护道德的规范?人类社会是否会沦落为一个残酷的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个代价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社会负担得起吗?没有思想路标的年代,注定是一个混乱与茫然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后知识分子时代,我们仍需要批判与反思的精神。正是这些不屈不挠的精神元素的存在和聚合,才营造了人类的文化左岸,而不妥协的文化左岸的存在和无畏,才能制约以功利文化为代表的右岸文化的泛滥与失控。

九三学社是中国一个以“民主、科学”作为自己宗旨的参政党,推崇“民主、科学”,理所当然要对社会转型中无序状态和人格裂变等不民主不科学的现象进行民主的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是需要足够高的勇气和理论水准的,因而就需要对“民主、科学”作深度研究和解读,这就是摆在我们九三学社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两个方面都与我们“民主、科学”的宗旨密切相关联。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有经过“民主、科学”这条必经之路,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的现代化,舍此,没有其它通道可寻。因此,不管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争论,我们始终要坚持真正的“民主、科学”精神。所谓首先要思想现代化,其实质就是要始终用“民主、科学”的精神筑成我们国人的心灵的长城,尤其是我们九三学社组织和同仁,更要为中华民族创建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新文化而不懈努力。我们还希望,通过全民族的努力,让“民主、科学”能真正成为今天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的思维方式。

二、强调多元化文化建设,就要深化“党派意识”

人大的“选举民主”和政协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但是如果我们的人大、政协制度把绝大多数代表和委员锻造成只懂得向党和政府表忠诚而无能力履行人民的委托,那只能说明我们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制度是失败的。不搞西方“政党制”,但必须摸索出一条有效而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我们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对发挥好这个基本职能,协商民主中有一句话的要求是“不提一般问题,不一般化提问题”,而现实中“一般化提问题”却很普遍,这就值得我们从多元化文化建设背景上去深思。长期以来,参政议政中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不一般提问题太少,一般提问题太多;提创新性见解太少,提众所周知的问题多;建有用之言太少,附合表态多;献务实之策太少,泛泛而论多;立发展之论太少,发感想之论多”。党派的文化建设主要的应当扣住参政议政中的这个“政”字而开展以人文科学为中心的多元文化建设。因为这个“政”字本身的内涵就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等各个领域,民主党派成员没有广取博研,厚积薄发,以单一特长或“才疏学浅”而论政,就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提供出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社员整体观,退休范围不多议,就在职社员存在的问题而言,我认为大体有这几类:一是忙于专业,无闲究“政”,参政议政缺少能力,只有附合表态或少言不言;二是人海茫茫,周际应酬,不屑于“政”,参政议政就只能浮搁轻摆,应付而已;三是以我为中心,“生命至上”,淡“政”漠“政”,毫无社会公益心和政治热情,“政”为空门,事不关己,但求平安少事而已。如果我们不仅仅是“身份社员”而是一位“自觉自为社员”的话,我们就应像做人有一定基本准则那样做社员也当有一定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就是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党派意识”。这个“党派意识”的主要内涵就不只是为一己之存而是公在社会,利在苍生,要求具有为民代言,为党分忧的胸襟和政治热情。为此,我们的党派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励党派人士去广涉博学,去调研社会,去体恤民意,以此催生“社会良知”,为造就“公民社会”而呐喊不息,奋斗不息。故“党派意识”是特殊的思想政治意识,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紧紧扣住“党派意识”的强化而推进,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职能”的更好发挥。是故,以“民主、科学”建设为其核心的“党派意识”的强化,正是九三学社思想建设之首要。

三、强调“人才强社”,就要突出“精英文化”培育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但并非人人是参政栋梁,个个是议政良将,这就需要用“精英文化”去造就有代表性的旗帜性人物。对于担负着民主党派职务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员来说,要求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又有较宽泛的人文知识从而具有较高质量的参政议政能力,并不为过。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有以拯救苍生社稷为己任的传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根本的信条。作为党派中的领导、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应当按照中共中央5号文件中提出的四种能力(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求他们,尤其是在“政治把握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上更应当严以律己,因为,“名人”和“职务领导者”不一定当得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履行好代表职责,应当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目前,我们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业背景,通常是市民社会的各行业各阶层工作者,而其代表角色定位却是参政议政中的“政治人”,参政议政始终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两类“政治人”角色的共同使命所在,因而他们应当努力兼顾自己的两种身份和角色,努力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代言人”。他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政治学习和多元文化涉取,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从而较好完成“角色转换”。党派的精英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围绕“党派意识”对其骨干成员进行文化再造。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他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感情和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通过多元文化的冶炼,造就出参政党一大批合格的旗帜性代表人物,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关于执政党文化建设和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对接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按照十七大的精神,执政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层面:

1、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的指导思想)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共同理想)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强大的精神支柱)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基本道德规范)

(二)关于九三学社的理论、文化建设问题

1、确立一个理论建设的基点——不断深化“民主、科学”的研究探索。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九三人不断深化和践行“民主、科学”的理念,就是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具体体现,就是宏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将科学的力量凝聚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体现,对不民主、不科学的社会思潮和倾向的有力抵制和批判就是自觉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的具体体现。这就是对执政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的密切对接。九三人离开了“民主、科学”的宗旨去探讨和思考社会问题就失去了九三人的角度和特色。

2、对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普遍社员强调增强“党派意识”,就是作为一个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这种思想政治建设就是我们自觉践行“民主、科学”宗旨和有效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精神源泉和智慧支撑(政治智慧),就是我们组织的共同思想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自然就是摆在我们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面前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3、对担负了九三学社组织领导职务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的九三学社骨干成员来说,培育他们成为既有科学技能又有参政素养的九三学社旗帜性人物,这不仅涉及到理论、文化建设,更是我们组织建设上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竭力突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