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党协商质量 构建清明执政环境
(发布日期: 2017-05-23  阅读:3955次)

                                                                                       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员会- 邹兰斌

中国的政党协商制度是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通行,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开展的协商民主形式。政党协商是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氛围的重要方法。政党协商既是良好执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良好执政环境的根本保障,也是搞好其他协商的关键和基础。政党协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决策的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高政党协商质量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构建清明执政环境的必然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政党协商质量:

一、执政党要建立科学的政党协商制度 ,形成良好的政党协商环境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政党协商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企图通过多种途径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使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不仅没有走通,反而使中国成为没有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通过几十年的不断革命和不断探索,才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不动摇。

2、健全政党民主协商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指出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这充分说明,健全政党协商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党委政府健全知情明政机制,有关部门定期提供相关材料,组织专题报告会,协助民主党派开展调查研究,确保民主党派及时了解政情、民情。完善协商反馈机制,协商反馈制度是进一步深化协商对话、提高协商质量的重要保证。协商反馈制度要有基本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协商善始善终。

3、建立科学的政党协商程序。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规范有序的协商程序。程序不规范其结果容易出问题,因此,不同层次的协商必须制定科学的协商计划、明确协商内容及协商人员、组织协商活动、保障协商成果及时落实、协商信息反馈,确保协商活动按规定程序有序进行。

 

4、畅通政党民主协商渠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协商渠道。完善执政党主要负责同志与民主党派主要负责同志约谈形式-直通车;完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书面沟通协商形式;完善民主党派与政府、人大、政协及其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形式。

二、执政党要协助民主党派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合格的政党协商主体

1、强化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培养基地建设。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是培养民主党派优秀干部人才队伍的摇篮,是民主党派的党校。没有合格的培养基地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执政党要从人、财、物等多方面支持民主党派党校的建设。

2、建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定期培训制度。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只有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较强,一般成员的聪明才智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与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多,而一般成员参与培训机会少有直接关系,这是民主党派综合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了众多民主党派成员的智慧无法集中起来,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为此,要扩大民主党派成员的培训范围、培训次数,特别要加强新成员的培训力度,最终要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培训机制。

3、建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交流培养体系。目前,民主党派干部交流培养使用体系没有完善,多在较窄的范围内使用,很少像执政党干部那样上下左右多岗多方位等立体交叉锻炼培养使用,使得民主党派干部的适用范围狭小,多为技术型干部,很少有综合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真正把党外干部作为党的干部来培养,而不是一句空话。

4、规范民主党派新成员的进入机制。各民主党派发展新成员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要克服趋同性,否则就成了一个界别一个党派。因此,在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达成已有共识的基础上,民主党派要在各自的界别发展新成员,不要相互争夺人才;同时,执政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向各民主党派推荐优秀的新成员,逐步改变民主党派整体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等人才匮乏的现象。

5、加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机关建设。民主党派机关是党派工作运转的桥梁和窗口,是聚后勤部、参谋部、组织部、宣传部为一体的综合部门,是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保障机构。各民主党派机关建设存在上重下轻的问题,也就是中央及省(副省)级党派机关的机构、编制、经费有保障,而市、县级民主党派机关的机构、编制、经费等配置就参差不齐,且差异较大。部分市级委员会机关内设机构就只有办公室,编制23名,许多工作都是应付式的开展,没有办法创新性开展工作,而县级基层组织基本没有机关,全部是兼职开展相关工作。因此,需搞好市、县级民主党派机关建设的顶层设计,促进民主党派基层机关的“三化建设

6、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民主党派成员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存在上重下轻的问题,也就是中央及省(副省)级党派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也基本落实,市县级民主党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基本到位,而实职安排就具有很大的弹性,没有按照执政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也需要搞好顶层设计,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参政工作落到实处。

三、民主党派要积极主动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政党协商的综合能力

1、参与协商要有能。多数政党协商活动均由党派领导人参加,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特定的专业知识限制,对那些非本专业的协商议题可能存在无“能”为力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党协商的水平,影响了政党协商质量,无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因此,民主党派要通过内部人才资源整合,根据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培养政党协商的专门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强,满足政党协商对民主党派人才队伍的需求,从而提高政党协商的科学水平。

2、调查研究要有方。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法宝,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调查研究是搞好政党协商的基础。民主党要依据自身界别特色在搞好调查研究方面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民主党派成员首先要搞好本职工作的调研工作,要在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同时要有奉献精神积极参与人大调研、政协调研、部门调研、界别调研、专题调研、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扩大知情明政范围。

3、建言献策要有为。建言献策是执政党赋予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必须将建言献策融入日常工作之中。通过不同途径直接及时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提出有关具体建议和反映社情民意。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市政协大会发言、联组发言和集体提案、个人提案以及市人大建议、议案的作用,敢于建真言,不断提高建言献策能力和水平。

4、民主监督要有力。各民主党派在行使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民主监督不是一句空话,既要监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又要监督各个部门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在民主监督工作中所得到的信息和情况,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到协商民主之中。

5、社会服务要有果。各民主党派分别代表不同的界别,各界别都有不同的自身优势,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务必使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社会服务工作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且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形式上都要有各自的特色。在服务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科技宣传、法律援助等,也可以是为企业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对帮扶等。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可以是医院、学校、企业、贫困乡镇、村社等社会群体和其中的个体。在服务形式的选择上,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大型的公益活动,也可以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在社会服务工作中要自觉改变“完成任务型”、“装点门面型”的不良活动方式,必须做到服务前有调研计划、服务中有内容措施、服务后有结果反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彰显党派风貌,自觉维护民主党派的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