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祥
(四川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及制度, 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是坚持“三个自信”、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三个自信;中国梦;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2 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中国梦”[2],并将其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随后的多个时间和场合进行了相当深入的阐释。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是对国家发展路径选择的合理性、社会进步指导思想的真理性、社会生活规则选择的正当性的坚定自信。
1.1 “三个自信”的内涵
道路自信[3]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九十多年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富民之路。理论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心,它是共产党人以清醒的理论自觉为前提,以实践检验为根据,以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保障,以实现人民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对自己所坚持的理论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制度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几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体系,实践证明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
1.2 “三个自信”的坚实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深深根植于对当今世界中国和平崛起走势准确把握和价值深刻理解,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九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乃至更长时间以来的艰苦探索不懈创新所获得的成果经验与智慧,深深根植于对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各种压力、挑战和困难的充分的精神准备以及冷静沉着的应对思考;是在对世界的这种宏观把握中所形成的对自身发展的确认与自信,是基于对这种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所以值得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的根本成就的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把握以及对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各种困难风险的足够精神准备的自信。
1.3 “三个自信”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实现形态。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4 坚定“三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要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道路的正确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关乎党的行动方向,关乎道路质量、步幅大小、前行速度,坚定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理论指导的科学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领导人民在道路、理论两个层面的探索成果, 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制度保障的坚定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中国梦”的内涵。
如果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有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会产生出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其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作为有深远影响的民族梦想,“美国梦”更多地展示了追求个人成功以及追求财富梦想[2]的特点,而 “中国梦”更多地表现为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2.2“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这表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本质规定,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5]。
从经济层面而言,富强是“中国梦”核心价值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的辉煌,但是也经历了近百年内忧外患的屈辱,民富国强呼应了中华儿女内心的渴望和诉求。
从政治层面而言,民主是“中国梦”核心价值追求的不变宗旨。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完善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道路的基本路径,包括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益;健全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完善人民民主形式等等。
从文化层面而言,文明是“中国梦”核心价值追求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讲是高度文明的社会,要自觉植根于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土壤,自觉运用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社会思潮,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从社会层面而言,和谐是“中国梦”核心价值追求的理想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观的核心思想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建立一种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这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
2.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实践是关键[6],要致力于把中国梦付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人民是主体,要致力于寻找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的共同支点,“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和智慧,增强我国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社会力量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精神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实现中国梦时指出,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更离不开强大而厚重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塑造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相融合,就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国精神的正能量。
具体而言,从大的方面来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经过探索实践证明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道路的坚强基石,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证,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以及人民协商制度在参政议政中的积极作用;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讲,要重视价值观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的普通梦融入中国梦;要重视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充分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凸显贡献与索取、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要着力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励志强国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建功立业,等等。
2.4、“中国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7],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经济转型期,国际国内问题复杂尖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面临着许多时代难题,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亟须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亟待加强、文化发展繁荣需要进一步引导、民生改善需要加速度、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增强等等方面。
3、坚持“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的辩证关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坚持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以道路自信开辟实现“中国梦”的崭新道路;坚持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以理论自信弘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坚持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以制度自信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4、民主党派坚持三个自信共筑伟大中国梦想
4.1民主党派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人民梦想的叠加,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 “中国梦”必须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拥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共识。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准则,也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繁荣发展多党合作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民主党派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以服务大局为宗旨,用梦想引领行动,脚踏实地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识,把民主党派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形成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强大正能量,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4.2民主党派在参与实现伟大中国梦想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民主监督方面,存在自身的主体意识和监督意识较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接受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重视程度不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缺乏约束力和实效性、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等问题;在政治共识教育方面,存在着思想建设重视不够基础薄弱、思想建设发展不均衡、思想建设手段有限跟不上新时期需要、参政党理论研究落后对共识教育的指导较弱、思想教育工作机制不畅影响持续开展等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存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到基层民主治理不够、各个民主党派参与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长处或优势不足、在公共事务重心下移的情况下通过基层民主治理参与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在基层民主治理机制构建方面存在探索阶段中但相关法制的构建滞后等问题;在民主党派参政能力意识培养等方面也客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4.3民主党派参与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民主党派要强化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范围、畅通渠道,提高民主参与的有效性,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提高民主参与的长效性和时效性;要发挥协调关系、整合利益的功能优势,以社会服务推动科学发展;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人才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发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支持。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增强民主党派的活力;以职能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民主党派的履职能力;以组织建设为载体,切实保障民主党派的人力资源贮备和组织发展。要注重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和弘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相结合,突出坚持道路、同舟共济、传承进步这“三个关键”,全面谋划精心组织、层层宣传深入人心、挖掘典型引领示范、结合履职扩大实效。民主党派应组织成员紧紧围绕中共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谋长远之道,建实用之言,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引导所联系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团结、和谐的有利氛围。
结束语:不管基于历史、现在还是未来的视角,可以肯定,民主党派都必将在中国人民坚持“三个自信”、共筑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甚至会越来越多,譬如网络政治新形势背景下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出的新要求、新媒体对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取向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等等,都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重审视:依据、内涵和意义.黄洁.实事求是,2013(2):
27-29.
[2]中国梦的现实性和现实问题.翁学辉.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0):30-33.
[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李宁,黄明理.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7(3):5-9.
[4]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刘曼.英语广场,2013(9):124-125.
[5]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郑海兵.长白学刊,2013(6):21-23.
[6]浅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张楠.传承,2013(12):92-93.
[7]中国梦实现的时代难题及破解路径.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6(4): 23-27.